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

「消防員將佢冇左啲火」 你明白兒子在說什麼嗎?


好多家長都會因為子女的考試分數偏低,而懷疑自己的子女有冇有學習障礙。

根據教育局的教學指引他們有以下的特徵:

口語表達能力較文字表達能力為佳;
閱讀欠流暢,並時常錯讀或忘記讀音;
儘管努力學習,仍未能默寫已學的字詞;
抄寫時經常漏寫或多寫了筆畫;
把文字的部件左右倒轉或寫成鏡像倒影;
較易疲倦,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去完成讀寫的作業。
(教育局,2016)

「世界從來都沒有蠢人,只有不努力的人」

有一個幼兒園K2學生好努力去寫A-Z,每天都在寫。她媽媽更跟我說,她女兒有一次寫到哭,是因為她就算多努力去做, 也無法做到世界的「正常」,這個時間身為老師/父母的你,會如何處理呢?當我們都好用力去教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,為何不讓她去走她認為適合的路?這位小朋友的媽媽,做了一個好勇敢的決定-讓小朋友自己去學習,他/她自然會努力去做他們喜歡的事。


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

你了解自己嗎? 性格透視— 綠‧金‧藍‧橙

最近見到一篇文章,有助大家了解自己。

性格透視 (Personality Dimensions)乃於2003年,於加拿大發展出來的一套綜合性性格分析工具。
性格透視能有效分析個人性格, 並將之以四種顏色歸類, 包括:
探究型綠色、組織型金色、真我型藍色、多謀型橙色。
是一套瞭解性格的基本原則,並能助你更懂得如何表達自己,建立個人風格,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與人溝通,提升團隊工作士氣及效能。
各顏色組合類型人仕均有各自的價值觀、需要、能力及弱項等。
了解自己的顏色以外, 同時了解自己周遭的朋友、同事, 就可與其他顏色組合的人仕作更有效的溝通,達致共識,建立有效團隊,以達致團隊目標及發揮個人潛能。
在心理解密的環節中, 澳門心理治療協會會長–劉秉權先生(Stanley)就已同大家一齊分享左這幾種顏色的氣質理論~
快來聽聽重溫,從特質中看看自己是哪一種顏色吧!
組織型金色
真我型藍色
多謀型橙色
探究型綠色

 FROM 生活朝點  逢星期一至五 早上10:30-1:00 (FM100.7 澳門電台)




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

三大學習類型: 視覺, 聽覺, 動覺



三大學習類型 讓讀書事半功倍
本篇文章摘自:商周特刊優勢系列 教育特刊
作者:王志鈞
你的孩子是哪一種類型?喜歡塗鴉寫字、愛聽音樂還是偏好親自動手?了解孩子的學習特質,運用不同學習策略,達到最佳效果!
曾經有一則電視廣告,是一位上班族貼了滿身的黃色便利貼在走動,表示公務繁忙,需要補充體力。電視廣告以戲劇化效果呈現現代人的忙碌,但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,也確實有人必須在牆上、走道上貼滿便利貼,才有助於他記住每天該背的英文單字。這種人,在成長過程中,也往往是家長最大的困擾。具有這種特質的小孩總是無法靜下來好好讀完一本書,不然就是學校的功課沒寫幾行,就東摸摸、西摸摸,玩起手表或鉛筆盒,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書。甚至有些調皮搗蛋的小孩,像馬克吐溫筆下的小頑童湯姆一樣,活潑好動,每天都想玩樂,但就是無法靜下來好好坐在教室裡,靜靜的聽老師講課。這種人,難道是問題學生嗎?

整天動來動去、無法專心? 具有動覺型學習特質!
根據加速學習系統(Accelerated Learning Systems)創始人柯林.羅斯(Colin Rose),這一種小孩具有動覺型的學習特質,「他們必須透過身體的活動和直接參與來學習,他們喜歡用手觸摸、動動東西或親身經歷來學習某種東西。」學習方式和其他小孩不同,並不代表這個學生有問題,只是它的學習類型可能比較不屬於學校系統喜歡的類型而已。
柯林.羅斯指出,人類有3種不同的溝通和學習方式,除了動覺型以外,還有視覺型和聽覺型。視覺型是透過眼見來學習,他們在學習時喜歡看圖畫表格或示範影片。而聽覺型則透過耳聽來學習,他們喜歡聽錄音帶、演講、辯論或口語化的教導。這3種類型並非全然分開,每個人在學習時,多少會交雜使用,這是因人腦的結構本來就是個複雜的綜合體。不過調查顯示,多數的小孩會偏愛其中的某項學習方式來使其學習特質突出,而運用符合自己特質的方式來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。
以玩樂高積木來說,視覺型的小朋友可能會用圖像式的思考來構圖,先在心中想好可能的圖像,然後鋪出一個比較平面、但卻井然有序的積木作品來。相對的,動覺型的小朋友可能一開始就會抓滿滿手的積木,先堆疊起來,再藉著堆積的過程中,用身體去感受積木增減的樂趣。
針對美國、香港和日本等地5000多位國小5年級至高三的學生研究顯示,偏愛視覺型的人,約占29%;聽覺型的人占34%;動覺型的人占37%。很明顯的,動覺型的比率並不低,可惜的是,傳統學校的教育系統並不適合動覺型的學習,因為不太可能會有老師容許學生在教室裡走來走去背課文。傳統教學方式,顯然比較適合視覺型與聽覺型的學生,因為擅長讀課文或是默念課文便能將書本熟記的人,顯然比較吃香,並能在傳統教學系統中拿到考試的高分。
《心智地圖》作者米爾.李文(Mel Levine)也有感而發的說:「學校實在是一處非常適合語言天才發揮所長的地方。」但問題是,人類的學習並非只停留在學校系統裡頭,出社會工作以後,學習並未停止,因此米爾.李文觀察到,「每一種心智都可能在任何時刻發揮特長,注定在學校內出類拔萃的心智模式,未必能在事業上同樣飛黃騰達。」
因此,找出自己或他人的學習類型便相當重要,這可以讓人生各方面的表現更加優異,也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打個比方來說,視覺型的小孩比較注重客觀環境,他主要是用眼睛去觀察;而動覺型是用身體去感應,身體包含各種觸覺及運動感;至於聽覺型,則仰賴說話與交談來學習。不同的學習類型,其實只是反映人腦處理記憶時的複雜程度而已。柯林.羅斯指出,人腦其實像一座複雜的森林,裡面有千萬棵樹,每個腦細胞可以長出多達2萬條的「細樹枝」或「樹狀突」,所謂的記憶便是透過神經突觸的連結,建立起連結區與學習區。
3大類型結合運用 學習效果將達90%
由於每個小孩的腦袋都是獨一無二的,具有不同的心智運作模式,因此小朋友只要充分運用自己最擅長的學習區與記憶連結方式,並充分在學習策略上加以使用,便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。

視覺型的學習策略
對視覺型的人來說,運用學習地圖是掌握訊息重點的有力方法。利用圖像化的全面性思考方式,讓訊息透過不同方向同時呈現,這種方式和人腦結構完全相符。也就是說,利用樹幹圖方式來記憶學習,可以讓視覺型的人更充分掌握到該記憶的重點。學習地圖製作時,一開始便要把主題擺在白紙的正中央(或起頭位置),而且務必精簡,如此就會強迫自己去界定這一學習主題的核心理念。然後,在白紙上陳列所有的副題,讓副題像輪幅一樣和主題聯繫起來,構成一個分支的樹狀圖(見左圖範例)。為了讓自己更容易記住,可使用顏色、符號、文字和圖畫與記號等等,來加深主題與副題間的連結關係。學習地圖上的訊息和訊息之間,要留有足夠的空白,好讓文字和形象能凸顯出來。用字則必須大膽、易記,讓自己看一眼就印象深刻,再也忘不了。運用學習地圖的好處是,小朋友可以節省許多的記憶時間,因為只要記住一些關鍵字就可以了,夠過關鍵字的連結,小朋友就可以清楚記住整個學習主題的輪廓和關聯度。另一個重要的學習技巧是,每當小朋友製作好一個學習地圖後,要記得請他閉上眼睛,在心眼裡再重繪一次,這樣的記憶將更加深刻。

聽覺型的學習策略
對聽覺型的人來說,運用戲劇化的朗誦,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。因為人腦比較容易記住戲劇性的事情,對於平淡無奇的聲音往往會加以省略。因此,利用音效來強調訊息,的確有助於將訊息印在我們的心版上。另外,一字一字口齒清晰的念出所讀的資料,對聽覺型的人來說,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。用語言講出新鮮的事物,可以增強小朋友對它的認知和記憶。講得越詳細,得到的聯想就更多,記憶也就越深刻。為了讓這一類型的小朋友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,家長可以透過和小朋友交談的方式,提醒小朋友去回憶他剛剛所記住的東西。透過親子間具體的聲音交談,可以讓聽覺型小朋友以聲音和抑揚頓挫的音調方式,把學習的主題更徹底記住。

動覺型的學習策略
至於對動覺型的小朋友來說,試著請他們一邊走路、一邊記憶東西,不要再強迫他們乖乖的坐到書桌前面。家長也可以利用便利貼或索引卡,請小朋友將重點寫下來,貼到他走路或遊戲時能夠看到的地方,利用這種動態學習方式,將有助於小朋友記憶力的增加。另外,親子共同來製作學習地圖,對於動覺型小朋友,也是很好的學習方式。因為學習地圖是小朋友自己用手拿筆與紙片,記錄下學習主題,所以也是一種用身體實際書寫的行動學習方式,極適合動覺型的人來運用。甚至請小朋友動手劃線,做記號,用手來記錄重點,都是動覺型特質者可以參考的學習方法。
什麼樣的學習類型的記憶效果最好呢?根據調查,我們可以記住所讀的20%、所聽的30%、所看的40%、所說的50%與所做的60%,因此,結合所看、所聽與所做,把視覺型、聽覺型與動覺型全部發揮運用,學習效果將達到90%。所以,柯林.羅斯認為,最聰明的學習法是多重感官學習,運用人腦不同的區位,全體總動員來記憶,才是最高竿的加速學習法。也就是一邊閱讀課文,一邊再用錄音機放出聲音來,一邊再邊走邊念,或者加入親子的互動式討論,才是充分運用眼、耳與身體的最佳學習法。
學習類型檢測表

想知道你的孩子屬於哪一類型嗎?下列3個學習類型的題庫,每一類型共有12個敘述句,是的話,請打勾,看你的孩子在哪個類型得分較高,便是該類學習類型的高手。

檢測一:他(她)是視覺型的人嗎?
1. □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,喜歡胡亂塗鴉、寫字,或者發呆。
2. □ 談事情時喜歡跟朋友面對面溝通,並觀察對方的表情。
3. □ 吸收資訊時,喜歡自己閱讀,而不願別人念給自己聽;即使別人說話或念給自己聽時,也會看著對方的表情。
4. □ 很容易記住別人的長相,不太會忘記別人的臉孔,可是卻常忘記別人的名字。
5. □ 上課時看投影機的簡報畫面,會比聽老師說話,來得理解的快。
6. □ 喜歡看電視、看電影等娛樂活動。
7. □ 擅長於影像回憶,會記得自己幾天前把東西放在哪裡。
8. □ 擅長在行動前訂出書面計畫,把整個流程做一番沙盤推演後,才會開始執行。
9. □ 買衣服時,重視衣服顏色和自己的搭配。
10.□ 會透過臉上的表情來表達情緒。
11.□ 找路時,必須用地圖或請人畫下來,才有辦法為別人指路或接受他人的指路。
12.□ 喜歡透過「看」、或圖卡來背英語單字。
檢測二:他(她)是聽覺型的人嗎?
1. □ 一個人時,喜歡唱歌或自言自語。
2. □ 與朋友討論事情時,比較喜歡用電話溝通。
3. □ 喜歡聽收音機、音樂、歌劇或辯論。
4. □ 很容易記住陌生人的名字,也善於回憶往事。
5. □ 講話時擅長利用音調起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6. □ 吸收資訊時,喜歡聽別人講解,效果勝於自行閱讀。
7. □ 很容易記住自己曾經跟朋友講的話,以及相關意見。
8. □ 買衣服時,重視品牌,而且講得出時尚風格。
9. □ 喜歡用口頭方式為別人指路,例如「3個紅綠燈後右轉,再右轉。」
10.□ 擅長在公開場合說故事、笑話或與人辯論。
11.□ 做事情時喜歡找人一起參與討論執行細節與程序。
12.□ 喜歡用念出聲音的方式背英語單字。
檢測三:他(她)是動覺型的人嗎?
1. □ 學習事情時,喜歡親手操作,學習效果比較好。
2. □ 喜歡透過和別人一起打球、玩遊戲或聚餐時,來討論功課。
3. □ 喜歡動態的娛樂活動,比如登山、郊遊或跳舞。
4. □ 替別人指路時,喜歡親身參與,會說:「跟著我走吧。」
5. □ 買衣服時,喜歡舒適合身、剪裁得宜的款式。
6. □ 做事情時,喜歡捲起袖子,一步一步慢慢的操作而不求速成。
7. □ 不喜歡沒事幹,容易坐立不安,必須找點事情來做。
8. □ 透過3度空間的教具,會得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。
9. □ 回憶事情時,會連當時的環境、情節與氣氛都一起記住。
10.□ 通常說話速度比較緩慢。
11.□ 與人交往時喜歡握手、擁抱、拍肩等肢體接觸。
12.□ 比較習慣利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想法